学院简介
院长致词
学校主页
学术动态
首页 >> 学院新闻 >> 学术动态 >> 正文

学术沙龙 | 研究生学术沙龙第二十四期:“信任、互惠、规范”VS“纽带、桥梁、链接”——分析社会资本影响公共治理的两种视角

2022年05月30日  点击:[]

527日上午,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第24期学术沙龙在公共管理学院415会议室举行。本期学术沙龙主题为“‘信任、互惠、规范’VS‘纽带、桥梁、链接’——分析社会资本影响公共治理的两种视角”,分享者是21级硕士研究生张小银和20级硕士研究生张诗斐,苏毅清老师、高伟老师作为嘉宾出席。本次沙龙吸引了我院众多博士生、硕士生前来参加。

张小银同学与大家分享题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使用何以缓解居民个体的心理危机——基于社会资本的中介效应》的文章,她从研究背景、研究问题、文章的内容与方法、结论与讨论、写作心得与共勉五个方面展开讲解。文章基于原子化社会带来个体心理问题的背景,通过梳理城市公共空间、社会资本、居民个体的心理危机三个方面的相关文献,从社会资本的三维经典结构出发,围绕以下问题进行研究:使用城市公共空间缓解居民个体危机的作用和机制是什么?如何从公共空间的角度化解城市中的原子化社会问题?研究首先从理论上对城市公共空间的使用、社会资本的供给与缓解居民个体的心理危机的机制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文章的研究假说,接着使用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城市公共空间的使用有利于促进个体心理危机的缓解;从机制上看,城市公共空间的使用能够促进人际间的相互熟悉度和信任度,形成互惠互利的行为规范,从而缓解个体心理危机问题。此外,张小银同学表示文章还存在数据严谨性不够、内容代表性不足等问题,这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了方向。最后,张小银同学用“笔耕不辍,孜孜矻矻”八个字对其写作心得进行总结,认为在写作过程中既要看文献、记笔记、多思考、勤动笔,又要静得下心、吃得下苦、耐得寂寞、心态平和。

张小银同学分享结束后,苏毅清老师就中介效应的原理、城市公共事务的影响等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并表示下一步可以采用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完善。随后,高伟老师就分享的文章提出了以下四个问题及建议:第一,可以进一步廓清城市公共空间与公共管理学科之间的逻辑脉络;第二,文章可以针对公共空间扮演的角色进行更多的探索;第三,文献综述内容不够丰富,无法有效支撑文章内容,有待深入和拓展;第四,调查问卷中针对变量的测量可以进一步完善。

在交流互动环节,参与的同学对张小银同学的分享进行了提问:“未来的研究是否可以考虑探究公共空间使用对不同年龄群体的个体危机的影响差异?”针对该问题,张小银同学表示这也是她下一步准备研究的方向,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群体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对象,其下一步研究将以老年群体和绿色公共空间为重点方向。

张诗斐同学分享的文章题目为《干部驻村何以促进乡村内生发展?——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个案探索》,该文章从研究背景与问题、文献综述、理论分析、案例选择与资料收集、案例分析、结论与讨论六个方面对乡村内生发展问题进行探究。该文章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从结构型社会资本的视角出发,围绕以下问题进行了研究:为何有的村庄在驻村干部撤出后还能维持良好的自身发展?这些村庄的驻村干部究竟是通过何种途径使村庄获得了内生发展的能力?该文章选取广西D村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经历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对D村发展困境、驻村干部重塑村庄社会资本的机制、村庄社会资本促进内生发展的机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经研究发现,驻村干部通过自身的链接和桥梁社会资本,重塑了乡村的纽带、桥梁、链接三种社会资本,从而提高了村民的参与积极性,扩宽了村庄的资源获取渠道,形成了共同认同的发展目标,进而提升了乡村的内生发展能力。该文章围绕驻村干部、社会资本、内生发展、贫困治理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对于张诗斐同学的分享,苏毅清老师表示运用结构型社会资本进行研究是一种新的尝试,未来针对案例资料还可以采用编码的方式进一步研究。随后,高伟老师从干部驻村制度和驻村干部的不同视角两个方面与苏毅清老师进行了交流讨论,并提出文章还可以从干部驻村制度的视角出发,结合三个案例的分析对比,以验证不同的干部驻村制度的效果。

公共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通过本次学术沙龙,同学们对社会资本影响公共治理的两种视角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正是学术沙龙活动的意义所在。

学术沙龙是我院为活跃学术氛围、增强学术探讨与思想交流并激发研究生学术兴趣的常规性学术活动。每次沙龙都围绕一个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主题,邀请一名老师担任特邀嘉宾,并由一至两位同学担任主讲人。主讲同学选取一篇该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解读和分享,参会同学围绕主题展开自由讨论与交流,由主讲老师对关键内容进行补充讲解并为同学们答疑解惑。这是一个开展平等自由学术探讨的良好平台,既为大家进行理论交流和思想碰撞提供了机会,也有利于拓宽同学们的思维和视野,为学术研究提供全新视角。

 

| 苏桐湘

| 陈梦昕

编辑 | 王 婷

审核 | 苏毅清、覃译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