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院长致词
学校主页
学术园地
首页 >> 学生天地 >> 学术园地 >> 正文

学术沙龙丨研究生学术沙龙第九期——读书会

2020年12月25日  点击:[]


2020年12月22日晚上七点我院第九期研究生学术沙龙在学院417会议室举行。本期沙龙以读书会的形式展开,为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所著的《公共事务治理之道》发表30周年,围绕其理论、发展及未来,我院张诗斐、邱亚彪、孟琪、陈潇寒、李睿、李岩岩六位2020级硕士研究生分为三组分别对《集体行动的逻辑》、《公共事务治理之道》、《增进公共事务治理》三本著作做分享介绍。本次沙龙邀请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的方平老师作为嘉宾,我院苏毅清老师参加了本次沙龙的讨论。学术部蒙奕多同学担任主持人。

(张诗斐同学分享)

(邱亚彪同学分享)


第一组分享人为张诗斐、邱亚彪同学,他们分享的著作为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张诗斐同学基于书中“为什么会产生集体行动的困境及如何解决这一困境”两个问题对集体行动困境的起源展开讨论。她介绍道,奥尔森教授以集团和组织理论为基础,得出“在经济人假设的前提下,每一个理性的人都不会为集体的共同利益采取行动”的结论,并将集体利益分为相容利益和排外利益。相容利益较之排外利益更容易实现集体共同利益,但相容利益仍绕不开成员的“搭便车”倾向。为解决这一问题,奥尔森提出应用“有选择性的激励”措施来应对。邱亚彪同学认为奥尔森在书中具体阐释了“大集团集体行动何以困难重重”,并采用“先破后立”的方法来反驳传统观点。邱同学还以典型的、失败的大集团案例,说明了奥尔森关于“只有小集团才可能采取合作行动,大集团不会采取自发集体行动”的观点。

(苏毅清老师点评)

第一组同学分享结束后,苏毅清老师对分享内容进行了总结和点评。苏老师指出虽然该著作得出“个体理性无法实现集体合作行为”的结论,但现实中我们却可以看到个体理性合作现象的存在,出现了理论与实际不符的情况。而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在《公共事务治理之道》中的理论,对解释人与人之间何以能够合作的问题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孟琪同学分享)


(陈潇寒同学分享)


第二组分享人为孟琪、陈潇寒同学,们分享的著作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公共事务治理之道》。孟琪同学首先介绍了社会困境中的三种模型,分别公地悲剧、囚犯困境博弈、集体行动的逻辑。较早时期提出的“以私有制为‘唯一’和以利维坦‘唯一’”的方案无法有效解决现实困境,奥斯特罗姆提出“自筹资金的合约执行博弈”方案在土耳其阿兰亚渔场的实践中得到了反映。奥斯特罗姆提出的制度设计八项原则分别是清晰界定边界、占用和公用规则与当地条件相一致、集体选择的安排、监督、分级制裁、冲突解决机制、对组织权的最低限度的认可以及嵌套式企业。陈潇寒同学重点分析了制度设计八项原则在瑞士的托拜尔,日本平野庄、中生庄和良木家庄,西班牙巴伦西亚加拿大新斯科舍等四个实际案例中的运用。

第二组同学分享结束后,苏毅清老师对分享内容进行了点评和补充。苏老师强调,在该著作中,奥斯特罗姆最具有创新的贡献就是提出了通过采取合作行动来治理公地悲剧的第三路径,即超越政府和市场的第三条道路。奥斯特罗姆还在她去世前提出要超越所有既定的模式,因地制宜地解决在复杂环境中的公地悲剧问题。

(李睿同学分享)


(李岩岩同学分享)

第三组分享人为李睿、李岩岩同学,们分享的著作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亚华教授的《增进公共事务治理》。李睿同学介绍道,该书对奥斯特罗姆《公共事务治理之道》的致敬之作,分为亲历篇、探视篇、沿袭篇三个部分作为沿袭奥斯特罗姆思想的中文学术专著,此书把奥斯特罗姆的理论引入了中国,并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李睿同学还重点分析了制度分析与发展(IAD)框架,它旨在揭示应用规则等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公共池塘资源的自主治理,从而为资源使用者提供一套能够提升信任与合作的制度设计方案及评价标准。结合袁家村运用交叉入股、统分结合的方法解决产品同质化问题的实际案例,说明了该框架中各变量的作用机制。李岩岩同学主要介绍了社会生态系统(SES)框架,该框架是由八个第一层级变量组成的一个共同逻辑语言结构,我们诊断出影响集体行动的关键变量提供有效工具。她还通过论文分享来展示SES框架在实际中的运用。

(方平老师点评)

第三组同学分享结束后,方平老师对六位同学的分享做了总结和点评。他首先肯定了同学们对著作理论所做的详实梳理和分析,而后,同学们分享了如何进行有效阅读、研究及梳理大量文献理论的方法及路径。他指出做任何理论讨论的关键起点是实践,要在有目的的实践中培养研究意识和对话状态。此外,他建议,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寻找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同时要进行广泛的理论性阅读,并充分运用数字化、系统化方法收集整理文章。方老师生动形象的分享,让同学们获益匪浅。

(苏毅清老师总结)

苏老师方老师的分享表示感谢,并作为学术沙龙活动的发起人,对本学期的系列主题学术沙龙做了最后总结。他指出,学术沙龙是我院为活跃学术氛围、增强学术探讨与思想交流激发研究生学术兴趣,在学术活动形式上一次全新尝试,本学期共举办了九期。从整体效果来看参与沙龙的主讲人和师生围绕主题共同展开讨论和学术分享,现场学术交流气氛十分活跃,在理论交流和思想碰撞中,同学们的思维和视野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取得了不错的活动成果苏老师提到,在下一阶段的安排中,他将结合大家的改进意见和建议,继续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为同学们送上更多精彩纷呈的学术交流。本学期最后一学术沙龙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覃译萱/李琳,编辑/潘懿,审核/苏毅清、陈美合、潘懿
















 

关闭